企業文化
潛江分公司 讓家永遠成為心靈的港灣 —讀《星之子》有感
發布時間:2022-04-07
作者:
來源:? 王維
閱讀量:268
|
“家”最早見于甲骨文 ,其本意是屋內、住所;《史記 ·樂毅列傳》:“樂羊死,葬于靈壽,其后子孫因家焉?!币隇榘布衣鋺?、定居。我們常常說的“國家”,則是對小“家”的一種升華,無數的小“家”匯聚在一起,就成了大“家”,然后無數個大“家”凝聚在一起就有了國家。就像我們所倡導的家和國是密不可分的,有家才有國,有國才有家,家是國的基礎,國是家的延伸。
對于我們每一個個體來講,家的概念既樸實而又厚重:社會學家說家是社會的最小細胞;婚姻學家說家是風雨相依的兩人世界;心理學家說家是家人心靈撫慰的情感之地;哲學家說家是家庭成員快樂的精神樂園。家是我們的避風港,是我們在結束一天的工作后,撫慰疲累心靈的歸處。家更是一本記錄了我們每個人記憶的書卷,見證了我們每個人的成長軌跡,默默看著我們從牙牙學語、蹣跚學步到臨池學書長大成人。
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,而不幸的人則用一生治愈童年?!缎侵印分魅斯こ錾臅r候起了疹子,父母用盡了各種方法卻始終沒有效果。直到某一天,千尋的父親在同事的推薦下用了一款號稱有治病功效的“水”-金星的饋贈,每天用這種水給千尋擦拭身體,一段時間以后千尋身上的疹子就消失不見了,從此千尋的父母對這種“水”深信不疑。家里的飲用水也都換成了這種具有治病功能的水,父母也加入了這個保健品組織。從此金星的饋贈伴隨著千尋從小學到初中。在好友吐槽金星的饋贈難喝的時候,千尋也沒有反對,似乎這款保健品已經成為了家庭文化的一部分,認可它成了家庭文化的一部分,是和父母在一起的基礎。
千尋的姐姐小真也曾努力過,努力喚醒父母,不要沉迷保健品中,但是最后還是失敗了。小真選擇了逃離這個家庭,早早地離家出走,剩下千尋和父母在這個名為“家”的地方相互陪伴、成長。真正讓千尋開始動搖的,是千尋喜歡的老師開車送千尋回家的時候看到了兩個形跡可疑的人,并提醒千尋要小心。千尋下車后含著眼淚奔跑了一路,最后回到了家中,回到家后千尋因為身體不舒服,父母以“金星的饋贈”能治病為由,淋了千尋一頭水,結果第二天千尋感冒了。第二天千尋向老師坦白昨天夜里遇到的兩個奇怪的人是自己父母時,老師并沒有說什么,而是在一次課上當眾戳穿了千尋的怪異行為。
千尋是孤獨的,獨來獨往,朋友很少,除了父母,算得上親近的人就只有保健品組織的幾個熟人。但是即便如此,千尋也沒有選擇離父母而去,當在選擇高中的時候,舅舅建議她搬到自己家里來住,遠離父母換個環境,千尋拒絕了舅舅的提議,堅持每天回家,即使車程很遠。因為千尋知道父母是愛自己的,他們以自己獨有的一種方式在愛護著自己,即使這種方式在旁人看來不可接受。
故事的最后千尋和父母在一起看流星,一家人席地而坐,千尋坐在父母中間,默默地看著天空,聊著考試,聊著點點滴滴,父親告訴千尋姐姐生下了小孩。父親說要三個人同時看到流星,一家三口聚精會神地看著天空,最終卻什么都沒有看到。漫天繁星的映襯下,一家三口溫馨地坐在一起遙望星空,最終故事畫上了句號。是因為背負了人們太多的心愿,流星才會轉瞬即逝吧!或許在許愿的時候,千尋和父母都會不約而同選擇許下“一家人永遠在一起”這個看似樸實無華的愿望。
今村夏子的這一本《星之子》讀起來讓人覺得平淡又溫馨,懂事的千尋獨自面對著周遭的種種不理解,始終選擇堅持和相信。這是一部講述家庭和成長的故事,當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作為家庭的主導者父母,是應該選擇傾聽和理解還是選擇簡單粗暴的一言堂。千尋的姐姐因此選擇了離家出走,而千尋則選擇了接受和順從,即便因此被同學們孤立、嘲笑。父母作為家庭的主導者,往往都是以自己的出發點來思考和解決問題,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,選擇無視孩子的心聲。殊不知這樣單方面的決策而忽視傾聽和溝通,久而久之會把孩子推向離這個家庭越來越遠的地方。
伊坂幸太郎在《一首小夜曲》中寫道:“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,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?!辈豢煞裾J的是在孩子誕生之初,父母的努力引導確實能為孩子創造一個穩定的環境。但是當孩子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三觀,孩子作為家庭的一員,他的意見就應該被接受和尊重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愛,父母對孩子也不例外,但是這種表達方式也應該建立在孩子能接受的基礎之上。選擇理解和傾聽,實現父母與孩子的共同成長,才是一個“家”真正的意義所在。
每當夜色降臨,華燈初上,忙碌了一天的人們,都不約而同回到家中。燈火闌珊之中,永遠有人在等著你回來,幫你卸下厚重的鎧甲,在傾聽和吐槽中,為這一天的忙碌畫上句號,家因此不再是鋼筋水泥的構筑物,而是一處心靈的港灣。